<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级别 |
年份 |
1 |
一流专业引领、工程认证驱动,新时代金属材料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
王永强、史晓斌、张慧燕、李娜、周红伟、张义伟、斯松华、李维火、夏爱林、陈双双、李海玲、包全合、魏海莲 |
校级三等奖 |
2025 |
2 |
专业认证导向,服务一流专业建设,理工融合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材料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
马扬洲、孙雅馨、夏爱林、李永涛、柳东明、马连波、刘志愿、吕耀辉、晋传贵、刘国强 |
校级一等奖 |
2023 |
3 |
基于“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和专业认证标准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
冒爱琴、李赛赛、林娜、郑翠红、陈立明、俞海云、檀 杰 |
校级二等奖 |
2023 |
4 |
依托高峰学科,服务地方、理工融合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夏爱林、张庆安、吕耀辉、李永涛、晋传贵、马扬洲、斯松华刘志愿 |
省级二等奖 |
2021 |
5 |
本科专业评估背景下无机专业多维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裴立宅、柳东明、斯松华、夏爱林、俞海云、张毅、邓先功 |
校级一等奖 |
2021 |
6 |
"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抓手强化材料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体三台二评”模式" |
周红伟、白凤梅、孙雅馨、包全合、史晓斌、王永强、张慧燕张佩佩、斯松华、徐惠 |
校级一等奖 |
2021 |
7 |
高峰学科支撑,一流专业引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
张世宏、斯松华、柳东明、何宜柱、张庆安、季爱华、李明喜尹孝辉、夏爱林、李维火、裴立宅 |
省级特等奖 |
2019 |
8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柳东明、裴立宅、斯松华、俞海云、张毅、邓先功 |
省级一等奖 |
2019 |
9 |
基于Web3.0信息技术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优化和就业指导资源供给方式改革 |
滕少聪、李凤霞、方勇、朱艳飞、张佩佩、高卫 |
校级三等奖 |
2019 |
10 |
材料类专业建设及实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斯松华、柳东明、李凤霞、李维火、张世宏、裴立宅、夏爱林 |
省级一等奖 |
2017 |
11 |
材料类专业建设及实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斯松华、柳东明、李凤霞、李维火、张世宏、裴立宅、夏爱林尹孝辉、袁晓敏、顾京宇 |
校级特等奖 |
2017 |
12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裴立宅、柳东明、斯松华、冉松林、俞海云、池方丽、李家茂 |
校级三等奖 |
2017 |
13 |
地方高校材料类专业本硕贯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张世宏、斯松华、李明喜、张庆安、李维火 |
省级三等奖 |
2015 |
14 |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朱正海、张世宏、章铁生、殷世茂、刘先国等 |
省级一等奖 |
2015 |
15 |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
尹孝辉、方俊飞、卢云、斯廷智、侯清宇 |
校级一等奖 |
2015 |
16 |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耐火材料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冒爱琴、郑翠红、李家茂、林娜、檀杰 |
校级三等奖 |
2015 |
1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研究 |
李明喜、斯松华、樊传刚、童六牛 |
省级二等奖 |
2013 |
18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
李明喜、斯松华、樊传刚、童六牛 |
校级二等奖 |
2012 |
19 |
社会适应力要求的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
李胜祗、芮良玉、樊永刚、曹大文、张跃华、陈娟、董晓东 |
校级二等奖 |
2012 |
20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
胡灶福、李胜祗、李长宏、黄贞益、杨磊、唐晓军 |
校级三等奖 |
2012 |
21 |
材料成型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钱健清、李胜祗、邓小民、沈晓辉、陈继平 |
校级三等奖 |
2012 |
22 |
材料学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
张世宏、李明喜、斯松华、李维火、丁汉林、丁晓丽 |
校级三等奖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