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始建于2008年,目前主要下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专业依托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校级特色专业,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专业发展正式与国际接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20年以来我校材料学科ESI排名一直位居全球5‰,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年获得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奖补项目。2019年获批首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具有以中青年为主的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博导3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专职教师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1人获得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近三年来,获批国家发明专利近40余项;发表SCI收录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百二十多篇,其中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20余篇,科研论文质量水平位居全校前列。近年来,通过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形成了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材料特别是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及结构与性能的检测分析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面向电子、信息、能源和冶金等相关大中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生毕业后5~10年左右能成为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科研型或工程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近几年,专业每年30%以上学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材料、物理、化学和冶金等)保送或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多数(基本上每年75%以上)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985或211高校。本专业每年就业率保持在约98%。

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目前是安徽省唯一获批的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年获教育部批准备案并于同年招生,依托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相关学科优秀师资力量开展教学工作。该专业瞄准国家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培养氢能专业化、多元化、具备前瞻性思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主要培养从事基于氢能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于2024年获教育部批准备案,并纳入当年招生计划,依托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相关学科优秀师资力量开展教学工作。该专业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新能源材料设计、制备与器件研发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中和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型或工程技术型专业人才。(以上数据截止2024年5月)

党支部书记:马连波  主任:马扬洲  副主任:刘娟 刘国强